热门文档
1、本文档共计 12
页,下载后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本站所有文档资料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使用,禁止商用和二次传播, 一经发现禁用违规账号所有权限,费用不予退还,情形恶劣者, 我站将追究侵权责任。
2、本站所有文档资料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使用,禁止商用和二次传播, 一经发现禁用违规账号所有权限,费用不予退还,情形恶劣者, 我站将追究侵权责任。
北京云鼎河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计划 一、项目背景 本项目位于十里河总厂区域内,北临312国道,东临107国道,紧临信阳交通南北主干道,交通十分便捷。 本项目计划征用土地50亩,总投资7900万元,建设所需资金全部由我公司自筹解决。 二、项目建设内容和规划 老年公寓项目总投资7900万元,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容纳860人入住;解决本市就业岗位60人。 三、项目投资环境 1、宏观环境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要求: “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利用当前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抚养比较低的有利时机,着力解决老龄工作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物质、精神、服务、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打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础。
——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全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 《河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 老龄工作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省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快。截至2010年11月,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19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2.73%,到2015年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579.4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5.71%。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将更加深刻。随着我省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每年约以3.5%的速度递增),呈现出规模大、增长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等突出特点,社会养老负担也越来越重,农村老龄问题加剧,农村老年人养老和医疗保障问题突出。“四二一”代际结构趋势背景下,对养老设施和社会照护的需求迅速增加,特别是在农村,随着劳动力的转移,老年人社会照护需求日益增大。随着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人们生活观念及人际关系的变化,维护老年人权益任务更加艰巨。“十二五”时期,既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老龄事业,直接关系到河南省和谐社会的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全面做好我国人口工作的讲话中指出:“要制定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政策体系,培育壮大老龄事业和产业,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发扬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气”。为老龄事业的全面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总体目标
到2015年,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老年人经济、医疗、服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居家养老、社区照顾和机构供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管理规范的老龄产业发展体系;逐步建立起基层组织健全、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社会参与广泛、合法权益有效保障的老年社会管理体系;加强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职能明确、协调高效的老龄工作体系。努力实现“六个老有”的老龄工作目标,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主要任务
- -推动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于独生子女和计生双女父母、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半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经过评估,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为他们入住养老机构或者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支持。
- -进一步完善政府供养制度。对于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采取集中供养或分散供养的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
- -推广养老服务机构民办公助制度。对于非营利性的民办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或组织,在建设阶段按照建设规模、投资总额、土地租期等指标,一次性或者分期给予建设补贴,并按照床位数、收养人数、入住率等指标,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 - -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步伐。加强供养型、护养型和颐养型养老机构建设,打造示范性养老机构,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到2015年,力争县(市、区)及以上城市建立一所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文体娱乐于一体的,在全省有示范作用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省辖市300张床位以上、县级150张床位以上),老年人平均拥有的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各省辖市至少建有一所专业性养老护理机构,养老护理床位数占高龄和失能老年人总数的10—15%。 《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信政〔2010〕30号 据初步统计,到今年年初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2.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89%,预计将以每年超过1%的速度增长。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要任务 进一步完善老年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新建、扩建、改造和购置等多种方式,扩大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规模。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委托管理等形式将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交由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运营,借助专业化社会组织的力量,为广大中、低收入老年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积极探索养老服务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的新路子,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加快体制创新和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大力推进老年福利事业社会化、产业化和法制化进程。税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在办税时给予帮助。在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对老年福利事业投入的同时,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计划、财政、工商、物价、国土、建设和民政等部门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私营企业和个人投资老龄事业,发展老年产业,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群体对设施、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政府兴办的老年福利事业要引入市场机制,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对社会兴办的老年福利事业进行必要的调控、规范、指导和监督,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和宏观管理、社会中介组织经办运作、福利机构自主经营的管理体制。 信阳市浉河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加强为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形成以社区为依托的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养老设施网络。政府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增加对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办好示范性的养老设施。同时要挖掘社会资源,制定优惠政策,通过按床位实行补贴等办法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机构。鼓励、支持社会、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开办养老院(所)。 2、项目建设(老年公寓)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寿命的延长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我市同全国一样,自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人口老龄化趋势,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地区行列。我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112.5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3.89%,“十二五”期间,我市老年人口将持续增长,将迎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我市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农村老龄问题突出等特点。老年人对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矛盾比较突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大战略问题。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老龄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信阳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颁布和实施,使全市老年人的经济供养与医疗保障得到改善,老年福利、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有了较快发展,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重视,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老龄工作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老年群众组织活动进一步规范。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老龄事业的发展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问题仍较突出;社会养老功能不能适应家庭规模小型化对建立新的社会养老机制的需求,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够健全,老年设施、产品和服务短缺,为老年人服务的福利设施远远落后于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的需要,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老龄事业发展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正视老龄问题,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推动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实现老年人与全社会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是建设和谐信阳、事关信阳发展大局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目前,我市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将为解决我市老龄问题创造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外部环境。 四、建设标准 本项目按照《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的建设标准规划养老服务设施甲类、一级标准进行设计;在设施建设上,住房以单元式公寓套房为主,有卧室、起居室、小厨房、卫生间,配备家具、彩电、冰箱、空调、电话、集中供暖等设备,使之具有家庭气氛;卫生间及过道、走廊均安装扶手,床头安装紧急呼救装置。公寓楼设活动室、娱乐室、健身房、洗衣房、阅览室、会客室等,并设医务室、监护室及相应的医疗仪器,另设招待客房供子女探望时住宿。公寓举办节假日期间探亲家属免费食宿等活动。公寓的辅助设施有小商场、银行、停车场等。公寓配备专职的服务队伍,经过培训的服务人员负责打扫卫生、保护环境、维修设备,并提供老人需要的各种服务。公寓定期为入住老人进行体检,医护人员24小时关注老人身体状况,随时诊治,必要时及时送往医院。 随着信阳城市化进度的深入,信阳市的城市综合体开发进入快车道。同时人口的聚集也为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客户积累,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到2020年信阳市区实现人口100万、城市面积100平方公里的"双百"发展目标,确立了"建设魅力信阳,当好中原崛起生力军"的发展思路。 五、项目实现社会效益 老年公寓项目是公共社会福利型项目,项目的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成后,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个集养生、医疗、学习、娱乐、教育、休闲于一体,生活舒适、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型老年社会福利机构。本项目的建设不仅有力的改善了信阳市社会养老问题的解决,同时,也加快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使老人养老有了较大的选择空间,也使国家对老人养老问题的压力相应得到缓解。因此这是一项民心工程,各阶层对项目的支持率较高。经估算,项目建设共需投入资金79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接待老人860人,安置60余人就业,投资回收期为10年,可见该项目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投资方的基本要求 享受当地政府规定的有关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 七、拟建项目结论性意见 1、本项目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信阳市城市规划,项目内容符合规划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要求。 2、本项目能耗指标按照相关规范、规定取值,并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用能结构,保证能源消耗在正常水平,可以达到节能目的。 3、本项目建设不占用耕地,符合土地集约利用要求,不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4、本项目建成后,对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轻微污染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噪音等污染,将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5、本项目地处信阳市南北主要通道107国道上,地段优势和景观优势十分明显,又处在金牛山产业集聚区这个升值潜力最大的热点片区市场,对提升该区域福利事业、服务业和区域经济的品质将起到一定作用。 6、本项目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设计合理,建设方案可靠,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社会适应性良好。 北京云鼎河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愿为信阳的社会繁荣和经济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家乡人民谋利,为家乡人们造福! 项 目 投 资 计 划 书 2011年12月6日 目 录 一、 项目背景 二、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划 三、 项目投资环境 四、 建设标准 五、 项目实现社会效益 六、 投资方的基本要求 七、 拟建项目结论性意见
——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全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 《河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 老龄工作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省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快。截至2010年11月,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19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2.73%,到2015年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579.4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5.71%。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将更加深刻。随着我省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每年约以3.5%的速度递增),呈现出规模大、增长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等突出特点,社会养老负担也越来越重,农村老龄问题加剧,农村老年人养老和医疗保障问题突出。“四二一”代际结构趋势背景下,对养老设施和社会照护的需求迅速增加,特别是在农村,随着劳动力的转移,老年人社会照护需求日益增大。随着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人们生活观念及人际关系的变化,维护老年人权益任务更加艰巨。“十二五”时期,既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老龄事业,直接关系到河南省和谐社会的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全面做好我国人口工作的讲话中指出:“要制定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政策体系,培育壮大老龄事业和产业,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发扬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气”。为老龄事业的全面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总体目标
到2015年,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老年人经济、医疗、服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居家养老、社区照顾和机构供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管理规范的老龄产业发展体系;逐步建立起基层组织健全、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社会参与广泛、合法权益有效保障的老年社会管理体系;加强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职能明确、协调高效的老龄工作体系。努力实现“六个老有”的老龄工作目标,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主要任务
- -推动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于独生子女和计生双女父母、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半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经过评估,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为他们入住养老机构或者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支持。
- -进一步完善政府供养制度。对于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采取集中供养或分散供养的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
- -推广养老服务机构民办公助制度。对于非营利性的民办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或组织,在建设阶段按照建设规模、投资总额、土地租期等指标,一次性或者分期给予建设补贴,并按照床位数、收养人数、入住率等指标,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 - -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步伐。加强供养型、护养型和颐养型养老机构建设,打造示范性养老机构,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到2015年,力争县(市、区)及以上城市建立一所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文体娱乐于一体的,在全省有示范作用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省辖市300张床位以上、县级150张床位以上),老年人平均拥有的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各省辖市至少建有一所专业性养老护理机构,养老护理床位数占高龄和失能老年人总数的10—15%。 《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信政〔2010〕30号 据初步统计,到今年年初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2.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89%,预计将以每年超过1%的速度增长。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要任务 进一步完善老年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新建、扩建、改造和购置等多种方式,扩大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规模。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委托管理等形式将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交由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运营,借助专业化社会组织的力量,为广大中、低收入老年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积极探索养老服务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的新路子,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加快体制创新和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大力推进老年福利事业社会化、产业化和法制化进程。税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在办税时给予帮助。在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对老年福利事业投入的同时,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计划、财政、工商、物价、国土、建设和民政等部门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私营企业和个人投资老龄事业,发展老年产业,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群体对设施、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政府兴办的老年福利事业要引入市场机制,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对社会兴办的老年福利事业进行必要的调控、规范、指导和监督,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和宏观管理、社会中介组织经办运作、福利机构自主经营的管理体制。 信阳市浉河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加强为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形成以社区为依托的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养老设施网络。政府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增加对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办好示范性的养老设施。同时要挖掘社会资源,制定优惠政策,通过按床位实行补贴等办法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机构。鼓励、支持社会、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开办养老院(所)。 2、项目建设(老年公寓)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寿命的延长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我市同全国一样,自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人口老龄化趋势,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地区行列。我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112.5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3.89%,“十二五”期间,我市老年人口将持续增长,将迎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我市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农村老龄问题突出等特点。老年人对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矛盾比较突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大战略问题。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老龄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信阳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颁布和实施,使全市老年人的经济供养与医疗保障得到改善,老年福利、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有了较快发展,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重视,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老龄工作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老年群众组织活动进一步规范。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老龄事业的发展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问题仍较突出;社会养老功能不能适应家庭规模小型化对建立新的社会养老机制的需求,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够健全,老年设施、产品和服务短缺,为老年人服务的福利设施远远落后于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的需要,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老龄事业发展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正视老龄问题,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推动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实现老年人与全社会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是建设和谐信阳、事关信阳发展大局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目前,我市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将为解决我市老龄问题创造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外部环境。 四、建设标准 本项目按照《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的建设标准规划养老服务设施甲类、一级标准进行设计;在设施建设上,住房以单元式公寓套房为主,有卧室、起居室、小厨房、卫生间,配备家具、彩电、冰箱、空调、电话、集中供暖等设备,使之具有家庭气氛;卫生间及过道、走廊均安装扶手,床头安装紧急呼救装置。公寓楼设活动室、娱乐室、健身房、洗衣房、阅览室、会客室等,并设医务室、监护室及相应的医疗仪器,另设招待客房供子女探望时住宿。公寓举办节假日期间探亲家属免费食宿等活动。公寓的辅助设施有小商场、银行、停车场等。公寓配备专职的服务队伍,经过培训的服务人员负责打扫卫生、保护环境、维修设备,并提供老人需要的各种服务。公寓定期为入住老人进行体检,医护人员24小时关注老人身体状况,随时诊治,必要时及时送往医院。 随着信阳城市化进度的深入,信阳市的城市综合体开发进入快车道。同时人口的聚集也为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客户积累,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到2020年信阳市区实现人口100万、城市面积100平方公里的"双百"发展目标,确立了"建设魅力信阳,当好中原崛起生力军"的发展思路。 五、项目实现社会效益 老年公寓项目是公共社会福利型项目,项目的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成后,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个集养生、医疗、学习、娱乐、教育、休闲于一体,生活舒适、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型老年社会福利机构。本项目的建设不仅有力的改善了信阳市社会养老问题的解决,同时,也加快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使老人养老有了较大的选择空间,也使国家对老人养老问题的压力相应得到缓解。因此这是一项民心工程,各阶层对项目的支持率较高。经估算,项目建设共需投入资金79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接待老人860人,安置60余人就业,投资回收期为10年,可见该项目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投资方的基本要求 享受当地政府规定的有关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 七、拟建项目结论性意见 1、本项目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信阳市城市规划,项目内容符合规划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要求。 2、本项目能耗指标按照相关规范、规定取值,并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用能结构,保证能源消耗在正常水平,可以达到节能目的。 3、本项目建设不占用耕地,符合土地集约利用要求,不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4、本项目建成后,对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轻微污染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噪音等污染,将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5、本项目地处信阳市南北主要通道107国道上,地段优势和景观优势十分明显,又处在金牛山产业集聚区这个升值潜力最大的热点片区市场,对提升该区域福利事业、服务业和区域经济的品质将起到一定作用。 6、本项目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设计合理,建设方案可靠,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社会适应性良好。 北京云鼎河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愿为信阳的社会繁荣和经济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家乡人民谋利,为家乡人们造福! 项 目 投 资 计 划 书 2011年12月6日 目 录 一、 项目背景 二、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划 三、 项目投资环境 四、 建设标准 五、 项目实现社会效益 六、 投资方的基本要求 七、 拟建项目结论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