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门: 收藏本站 开通会员
首页 星级评定 4.6.4.2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应急预案及演练
docx

4.6.4.2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应急预案及演练

阅读 177 下载 21 大小 30.78 KB 总页数 8 页 2023-07-28 分享
价格: ¥ ¥4.99 VIP享受全站免费下载特权
下载文档
/ 8
全屏查看
4.6.4.2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应急预案及演练
还有 7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1、本文档共计 8 页,下载后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本站所有文档资料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使用,禁止商用和二次传播, 一经发现禁用违规账号所有权限,费用不予退还,情形恶劣者, 我站将追究侵权责任。
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措施根据有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对社会公众的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的传染病疫情或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我院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如下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遵循预防为主的方针。预防为主也是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遵循的有效而经济的基本方针,常备不懈的方针也是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建立的长效机制。还要求我们做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监测,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的信息,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掌握最新的动态,为预防提供科学的事实依据。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根据统计学上分析的历年的监测数据,建立起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参数,建立预警基线,提出传染性疾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重度等预警参数。还要通过对疾病及健康相关事件历史数据的分析,验证预警指标的敏感性敏感性过低,将达不到早期预警的目的,过高,则会使预警频繁,产生预警的疲劳,降低预警的响应性。并要在合适的时间准确的将预警信息发布。虽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发的,但是,在发生前一般总有迹象显现,只要我们不断积累经验,及时注意捕捉信息,并对此进行科学分析,就能够作出及时、准确的科学预警报告。并要储备合理的适量应急物资,根据近几年的具体情况,估算物资的储备量,并要达到综合调配的需要。一般认为,合理优化的应急资源对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应对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处理方法
  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立即组织专家对事件进行综合准确的评估,初步判断事件的类型,并及时提出是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遵循科学规律,依靠科学方法和技术,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加强应急物质的储备,医院应有针对性地储备一定数量的药品、器械,以满足应急需要。门、急诊是接诊传染病的第一线,也是院前、院内急救的部门,一旦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护人员在瞬间就要投入一线参与突发事件的抢救工作,加强急救意识,提高其急救技术,同时应加强急救技能的研究。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机构内全部人员。 二、服务内容(一)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规范填写分诊记 录、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 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或由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生成规范的分诊记录、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测检验和放射登记。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或通过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抽取符合交换文档标准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 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1.报告程序与方式。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按规定进行报告。2.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 2 小时内报告;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 24 小时内报告;发现埃博拉出血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新发输入传染病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网络报告;如报告管理要求有调整,则按照国家发布的最新要求进行规范报告。3.订正报告和补报。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 变化时,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 进行补报。(四)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1.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尤其是要按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和感染控制,严防疫情传播。2.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 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3.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对本辖区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4.疫点疫区处理。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 虫、灭鼠等工作。5.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6.宣传教育。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三、服务流程略四、服务要求(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按照《中 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协助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臵。(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做好相关 服务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应 至少保留 3 年。五、工作指标(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率=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的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 数×100%。(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100%。                院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一、          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二、          报告与处理护理人员、行政后勤人员一经发现疑似“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立即逐级报告”。应急小组立即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并上报镇主管部门和区民政局,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和感染控制,严防疫情传播。三、          与疑似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安排查找,协助上级部门对本辖区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同时做好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 虫、灭鼠等工作。四、          协助卫生防疫部门将基本确定病情人员转送医院治疗。 
返回顶部

问题、需求、建议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